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宣城探索建立省内首批林业碳汇标准地 首次监测成果公布

发布时间:2025-09-30 阅读量:101来源:宣城日报

日前,宣城市在省内探索建立的首批林业碳汇标准地公布首次监测成果,标志着南方集体林区同纬度水热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有了实际可见的“参考”。

森林碳汇试点工作以实施中幼林抚育经营为重点,研究森林碳汇增量计量方法,探索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实现路径。有效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吸引社会资本、经营主体参与森林碳汇建设,拓宽“两山”理论转化新通道,为全省林业碳汇能力提升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全省森林碳汇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准确监测近自然状态下森林碳汇的真实能力,2025年,宣城市联合中春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宣州区宛陵国有林场和旌德县庙首林场,以天然林和符合规范的人工林为长期监测对象,开展了省内首批林业碳汇标准地项目建设,并于今年6月实地开展了首次监测活动。

监测成果显示,东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壳斗科树种为主要建群种、未遭受干扰的天然(次生)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7.78t/h㎡,单位面积碳储量为64.86tC/h㎡,年均单位面积减排量为0.4303tCO2-e/(亩·年)。在东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湿地松为主要树种、造林后无(少)人为干扰的人工林,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16.89t/h㎡,单位面积碳储量为54.70tC/h㎡,年均单位面积减排量为0.9073tCO2-e/(亩·年)。

据悉,宣城市开展的林业碳汇标准地建设,系省内首批原创林业碳汇科研项目,重点围绕森林碳汇能力“基准线”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实践。此次打造的标准地具有南方集体林区典型代表性,开展的监测样地结合地形地貌具有精细化监测特点,整个监测额外对森林植被盖度和乔草灌木物种进行了特别调查和资料存档。(周永康 记者 余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