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记者获悉,依据《安徽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方案》,安徽省组织滁州市在内的有关市、县(市、区)开展第三批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逐步摸清全省生物多样性家底。
10月25日,滁州市来安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正式启动野外调查工作。据了解,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生态保护的基石。此次调查是对来安县生态“家底”的一次全面摸底。
承担此次调查任务的是具有丰富的野外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滁州学院生物多样性团队,该团队长期深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领域,此前已成功完成潜山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陆生昆虫专项)、歙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陆生昆虫专项)、安徽花园湖省级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等多项重要项目。
此前,该团队累计监测到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2种,其中不乏索氏桃花水母、东方白鹳、獐、虎纹蛙、中华虎凤蝶、野大豆等珍稀物种。值得一提的是,素有 “水中大熊猫” 之称的索氏桃花水母,已在滁州市区和凤阳县被多次发现,印证了区域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而东方白鹳、卷羽鹈鹕、中华虎凤蝶等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 “优良指示物种”,监测频率逐年提升,成为区域生态向好的有力佐证。此外,团队还在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省级新纪录种,涵盖鸟类、昆虫、陆生高等植物等多个类群,为安徽省生物多样性名录补充了重要数据。
此次针对来安县的调查,该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野外经验,深入县域内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采用实地踏勘、样方调查、红外相机监测、标本采集与鉴定、访谈记录等多种科学方法,全面覆盖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及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等七大核心内容。本次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标本与数据,将为后续来安县以及滁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