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安徽省舒城县针对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恶臭异味等群众家门口的扰民问题,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不断提升区域人居环境质量。
精准治油烟,净化“烟火气”。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餐饮油烟问题,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面排查摸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完成了主城区800余户沿街餐饮商户的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运行及定期规范清洗情况。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一户一档”精细化管理,督促商户建立定期清洗台账,确保净化设施高效稳定运行,有效减少了油烟无序排放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合力降噪声,守护“宁静权”。为还静于民,多措并举推进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工业噪声方面,出动执法人员70余人次,排查126家工业企业,督促其加强源头管控,落实降噪措施。施工噪声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建筑项目责令限期整改,规范作业时间。交通噪声方面,在重点路段增设禁鸣标志,引导文明驾驶。社会生活噪声方面,严格规范装饰装修作业时间,集中整治市场、流动摊点使用高音设备等扰民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科学除异味,变废为“资源宝”。针对畜禽养殖带来的恶臭异味问题,坚持疏堵结合、资源化利用的治理路径。一方面,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对全县148家养殖场设施加强管护,确保治污设施有效运行;全面实行规模养殖场“计划+台账”管理模式,清晰记录并明确粪污去向,预计今年资源化利用率将稳定在93%以上。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遴选166家种植主体与2家服务组织,对接282家养殖场户,建设12.8万亩核心示范区,已消纳畜禽粪污11.5万吨。通过推广固体粪污制肥还田、液体粪肥试验以及“三池配套、二次过滤、一管(渠)到田”等高效模式,有效实现了畜禽粪污从“污染源”向“资源宝”的转变,从根源上减少了面源污染与异味扰民。(中环报记者潘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