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安徽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支撑,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这家光能科技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童国庆正带领团队对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进行测试验证。根据产品类型,园区专门为他们提供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不同应用场景,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完成实证测试,大大缩短了研发进度。
合肥照阳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童国庆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场景应用,让我们实现了无缝衔接,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得到快速的市场响应,得到了很多上下游客户的关注。
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安徽共建的环保产业集聚区,中国环境谷目前已集聚400多家节能环保产业细分赛道重点企业,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一大批环境产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落地。
合肥蜀山经开区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 孙睿
我们坚定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已经陆续落地了3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平台,形成了科技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的框架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安徽牢记嘱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围绕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全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6000亿和800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营收达435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引擎”。在池州经开区,环境友好型的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已落户130多家,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 忆炎
我们的发展定位就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始终聚焦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培育和壮大,环境友好型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正成为池州经济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一方面以绿色发展理念培育主导产业,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一方面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在铜陵市的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建的回收装置正将原先白白浪费掉的热量收集起来,源源不断地送往发电站。近三年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8%,传统制铜产业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获得新的发展。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经理 高大银
在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一体进步的要求,每年的利润总额都在10个亿(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安徽时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徽牢记嘱托,不断拓展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在老工业城市淮南,长期采煤导致不少地区地面沉陷。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当地对这些工业遗址进行生态修复。曾是地表沉降、水体污染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变成了绿意十足的公园。
淮南市民 胡宝业
环境好了,风景也好了,老百姓都愿意到这里来跳跳舞。
青山绿水、好山好水是江淮大地的鲜明亮色,也映射着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5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2%,超全国同期降幅4个百分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同时,大力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安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 曹哨兵
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更多的资源环境要素,向优质产业和绿色产业来集中,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出台和完善,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采购、绿色税制、绿色消费,这方面的政策,带动我们整个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