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孙君,就马鞍山市《马鞍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发布。这是马鞍山市首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
形成安全、健康、美丽的国土空间格局
《规划》不仅是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也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审批各类生态修复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覆盖马鞍山市全部国土空间,规划期为2022—203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基准年为2021年。
《规划》明确,马鞍山市将锚固国土空间规划中“一带四屏,多源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系统修复受损生态空间,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整体质量和功能,促进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优质高产的农业空间和健康安全的城镇空间,形成安全、健康、美丽的国土空间格局。
到2025年,长三角“白菜心”建设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成效。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长江(马鞍山段)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生动样本。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基本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完善。
到2035年,基本建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成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一带四屏,多源多廊”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长江大保护战略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得到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更大提升,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指标居长三角城市前列,“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愿景得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据介绍,《规划》共分为8章26节,主要内容包含面临形势、生态现状及主要问题、总体目标、总体布局与分区指引、主要任务与工程部署、投资估算、效益评价以及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八大部分。
划分8个生态修复分区,谋划9项重点工程
《规划》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系统,兼顾农业、城镇、矿山等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全面摸清生态家底,综合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识别问题短板及受损区域。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地理单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要素,确定生态修复工作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
同时,《规划》坚持系统化构思,构建“问题识别﹢分区修复﹢工程部署﹢精细化项目库+实施保障”的规划技术路线,落实统筹8个修复分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谋划9项市级生态修复重大工程。
其中,8个修复分区分别为长江生态保育与修复区、鸡笼山-褒禅山水土保持与森林抚育区、太湖山-苍山水土保持与森林抚育区、围屏山-向山森林抚育与矿山修复区、横山-石臼湖湿地保护修复区、中心城区-当涂县城人居环境提升与矿山修复区、江北平原水土综合治理区以及青弋-水阳江流域水土综合治理区。
《规划》还以修复分区为指引,提出生态修复主要任务,谋划部署土地资源全域治理重点项目、国土绿化与森林提质重点项目、石臼湖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乡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城镇人居环境提升重点项目、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工程、生态支撑体系重大工程等9大市级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彭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