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我们起初在金寨县千坪村野外观察,发现有一种蛙的声音和‘合征姬蛙’不太一样,就开始了研究。”1月3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了解到,该学院张保卫课题组在大别山发现了一种新的姬蛙种类,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Animals》。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安徽大学研究生张财文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大别山姬蛙和其他几种姬蛙在鸣声差别、分布区域以及如何错开繁殖季节等展开研究。此外,记者了解到,此前安徽大学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合作单位还在大别山发现了一个兽类新物种——大别山缺齿鼩。
新的姬蛙种类与“合征姬蛙”十分相像
作为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每年三四月份,张财文和研究组的其他成员便来到大别山进行野外观察。“三四月份是多种蛙类的繁殖期,2021年的四月份,我们在六安市金寨县千坪村研究安徽树蛙的时候,发现有一种蛙的声音不太一样,就用录音设备录了下来。”张财文告诉记者,起初他们为了研究安徽树蛙声学通讯来到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内的千坪村,主要研究雌雄性树蛙声音会引起对方何种刺激反应。在野外观察时,他们发现有一种姬蛙的外形与“合征姬蛙”十分相像,但是声音却有很大差别。
“当时我们发现这种蛙和‘合征姬蛙’相比,叫声持续时间不一样,音色也不太一样。”张财文介绍,此后他们把这种姬蛙的声音和照片带回了实验室研究,后来发现它们与同属的其他物种存在形态差异,便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生物声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其为一新物种,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姬蛙。“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与国内外共50多种姬蛙都进行了对比,最终认为它是一个新的物种。”
据悉,姬蛙属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此前国内有9种姬蛙分布:北仑姬蛙、缅甸姬蛙、粗皮姬蛙、梵净山姬蛙、饰纹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穆氏姬蛙、花姬蛙。其中,大别山地区分布姬蛙此前认为共有三种,分别是饰纹姬蛙、合征姬蛙和小弧斑姬蛙。在基于三个线粒体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大别山姬蛙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学分析、以及对大别山姬蛙、合征姬蛙、北仑姬蛙和梵净山姬蛙这四个物种单个广告鸣叫波形图和频谱图分析后发现,大别山姬蛙与其他三个物种不同,该种可独立作为姬蛙属内的一新种。
大别山姬蛙与其他种类姬蛙繁殖行为不太一样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表示,该新种在大别山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合征姬蛙”,这一发现表明此前所记录到的“合征姬蛙”应该是一个误判,它应为一个全新的物种。该新种的发现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也提示我国仍有许多未知的物种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大别山姬蛙与其他种类的姬蛙繁殖行为不太一样。“我们在观察时发现,大别山姬蛙在繁殖期若未找到配偶,会出现和其他蛙类进行交配繁殖的行为,当然这种繁殖最终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张财文说。他们还发现,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姬蛙选择比较稳定的环境进行繁殖,如稻田等,大别山姬蛙则对繁殖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水的地方,甚至是新挖的水坑,大别山姬蛙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繁殖,而且繁殖能力很强”。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对大别山姬蛙开展研究。”张财文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后续会继续开展研究,主要针对大别山姬蛙与大别山存在的其他三种姬蛙的声音差别、分布区域,以及如何错开繁殖时间等。
安徽另一新物种大别山缺齿鼩被发现
大皖新闻记者在对张保卫教授的采访中还了解到,近期安徽省除了发现大别山姬蛙这一新的物种,他们还发现了另一个兽类新物种——大别山缺齿鼩。据悉,该研究由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2022年年初,该物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动物学期刊《Zookeys》上。
1月3日,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陈中正告诉记者,缺齿鼩隶属于哺乳纲、鼩形目、鼩鼱科,主要分布在中国西、中国西南地区及其周边的越南、缅甸等地。起初,该物种标本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发现。据悉,2017年,该物种首次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时,其上颌有3枚单尖齿、尾长短于头体长(尾长约为体长的80%),与川西缺齿鼩十分相似,由于当时仅有1号标本,研究人员将其归为川西缺齿鼩。当时研究人员也注意到该个体与川西缺齿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陈中正说,近三年,研究人员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多个该物种的标本,发现相比于川西缺齿鼩,大别山缺齿鼩体型更小,较黑,且两个物种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最终,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证据,该团队证明分布于大别山的缺齿鼩应为一独立的新种,将其命名为大别山缺齿鼩。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