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2月13日,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我省湿地总面积104.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湿地保护率达51.5%。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2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处。
据介绍,我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湿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全省共建有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2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4处(其中国家级29处,省级25处),初步建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2022年6月,合肥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成为我国1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省湿地总面积104.1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47%,湿地保护率达51.5%。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我省先后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重要湿地保护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安徽省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法规文件。其中,《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系全国首个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将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创新纳入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内容,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河长制、考核内容。
构建湿地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52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7处(其中国家级29处,省级28处),初步建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湿地保护率达51.5%。2022年,新设立安徽芜湖外龙窝湖、安庆新洲、涡阳包河等3处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合肥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成为我国1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实施保护修复工程。通过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湿地保护修复资金项目持续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间,全省退耕还湿12.5万亩、拆除围网约1000万米、修复湿地30万亩。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累计投资58.5亿元,实施退养1.5万亩,退耕4.7万亩,退居7005户,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
强化保护科技支撑。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合理利用、碳汇交易等系列课题研究,颁布《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湿地生态状况评估技术规范》《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4项省级技术标准。“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进湿地科普宣传。持续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主题宣传,提升保护湿地法律意识;创办《湿地文学》,出版《安徽湿地保护修复实践与探索》《湿地保护知识读本•学生版》《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释义》等湿地保护科普系列著作;制作湿地保护公益广告等系列宣传片,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其中“安徽湿地日”一年一个新主题,已成为我省湿地保护宣传重要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湿地、认识湿地、保护湿地。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