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安徽九项硬举措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发布时间:2022-12-01 阅读量:949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2年,安徽省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以九项硬举措的确定性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努力交出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安全的高分答卷。今年1月至9月,全省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起,均为一般级别,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坚持底线思维,夯实环境应急基础

全面推进“南阳实践”实施。坚持高位推动,将“南阳实践”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中的重点任务进行推进,把95条重点河流纳入实施范围,基本涵盖全省县级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跨省界河流,覆盖长江、淮河、新安江等重点流域。2022年7月,在华东片六省一市“南阳实践”调研会上,安徽省运用视频和无人机影像传输等方式,展示了合肥市滁河干渠“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和环境应急空间设施的使用,受到部环境应急中心领导和专家肯定。

深化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始终坚持管用、好用、解决问题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设,2022年7月,联合江西省、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长江赣鄂皖段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联席会议,组织跨省联合交叉互查,指导九江市、黄冈市、黄石市、安庆市、池州市等5市签订《关于长江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议》。截至11月,市级已签订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31份,正在签订协议29份,重点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覆盖率达90.4%。联合省应急厅等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增强部门间协同联动。

持续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各市开展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时修订政府、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环境应急预案质量。继续加强涉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全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并备案企业11718家企业。

加强环境监管,强化风险防范化解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制定《生态环境重大风险清单》和《防范化解环境风险职责分工》,把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纳入常态化管理。建立生态环境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围绕强化源头管控、加强过程监管、提升应急能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重大风险防范、发现、处置工作机制。

扎实做好环境安全保障。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以及全省、全国“两会”期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通知》等,组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收集研判,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坚持关口前移,及时响应,避免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常态化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今年4-10月,在全省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整治饮用水水源地、化工园区、尾矿库、危险废物、涉重金属等重点领域,形成了“1+8”全方位、多层次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体系。今年8-10月,每月由一位厅领导带队,对部分市进行现场调研督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建立问题清单,对能够立即整治的,要立行立改;对于短期难以完成整改的,要求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加强实战练兵,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创新开展环境应急大练兵。以“强实战,提能力,除风险”为目标,围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环境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和环境应急重点工作等四个方面,组织开展首届全省环境应急大练兵,坚持在实战中练兵,不断提升突发对环境事件应能力。

多层次开展实战应急演练。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池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2022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暨池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创新综合性“无脚本”演练方式,设置了“多场景、多要素”叠加,构建了“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场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综合性演练场景,达到了“事故多点叠加、科目横向交叉联系、处置措施综合多元、架构主次分明”的综合性实战性演练效果和实战练兵目的。各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以检验完善“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形式、多部门、跨区域综合应急演练115场次。

全方位开展环境应急培训。2022年10月,邀请部环境应急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培训班上,围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为各市县政府分管领导,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授课。安徽省生态环境厅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两期专题培训,对全省重点排污单位企业负责人、环保管理人员和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应急人员共计1300余人进行培训。同时,各市也采取多样形式,组织开展环境应急业务培训。(沈世伟 秦朝俊 关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