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记者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年来,我省已形成了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转变,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取得阶段性成效,水气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环保齐抓共管格局构建成型、长江大保护成效突出、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2020年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巢湖水质创有记录以来“最好”
巢湖是长江大保护重要节点,因多种原因,巢湖流域出现水质污染、洪涝灾害、岸线崩塌、湿地消失等问题,被列为国家“三河三湖”治理重点之一。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巢湖内源治理的重要举措,合肥市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条入湖河流、滩涂湿地为重点,规划建设巢湖湖滨湿地、派河口湿地、十八联圩湿地、半岛湿地、三河湿地、柘皋河湿地、槐林湿地、马尾河湿地、栖凤洲湿地、玉带河湿地共十大湿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投资估算95亿元。
作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工程, 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将成为着力打造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合肥样板”。在修复中制定了任务清单,聘请国内顶尖生态修复专家完成十八联圩生态修复规划,推动“原形巢湖、数字巢湖、模型巢湖”建设,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体系,实现湿地建设和保护动态监测评估。
据介绍,目前,合肥巢湖湖滨、派河口、玉带河、槐林、柘皋河、马尾河、栖凤洲、三河8个湿地已完成前期修复任务;十八联圩湿地一期修复3400亩、二期水毁工程量已完成,三期已完成10%的工程量;半岛湿地花塘河西侧湿地修复1200亩已完成,5个河口湿地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完成25%。
湿地是湖河水的“过滤器”。环巢湖湿地的修复已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应,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升,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调蓄洪水能力显著增强,环湖十大湿地在2020年巢湖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中累计蓄洪2.69亿m3,有效保护了主城区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减少,2020年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绿色+智能 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
近年,我省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空前,聚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升级实施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全部实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实践模式。
2020年8月,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荣获水泥行业十佳矿山称号及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突出贡献奖。在矿山开采中,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优,打造了超净排放示范基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危废,累计帮助芜湖及周边城市处理危废50万余吨;不断推进各类环保新设备运用。截至目前,芜湖海螺累计投入6.2亿的资金用于环保治理,矿区恢复治理总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
2017年,芜湖海螺启动了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通过数字化矿山建设,推动矿山生产管理模式大变革,使矿山变“绿”,依托智能管控平台完成生产、质量、设备等数据自动采集和管理,达到安全、高效、绿色的开采目的。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升矿山节能减排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废水利用率100%,粉尘减排86.4%。
据介绍,芜湖海螺启动绿色矿山创建以来,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防尘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资源利用率由之前的98.5%提高到100%,矿山每吨石灰石成本降低了0.28元,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5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全省16市空气质量都实现改善
11月23日,在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门岗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实时排放数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含量分别是国标的50%、30%、16%,相比设备改造前,污染排放浓度大幅下降,实现了超低排放,也是安徽省第一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水泥企业,获得安徽省绩效评级A级企业荣誉。
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推动绿色生产,并投资两千多万元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施,对窑头、窑尾更换收尘袋,系统密封堵漏降粉尘;优化配料方案,脱硫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硫,改造后达到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要求。
“目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水气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孙艳辉介绍,今年截至9月26日,我省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4.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7月份全省空气质量更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历史最优,PM2.5仅1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PM2.5年均浓度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8.2%。
“今年不仅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全面向好,而且空气质量改善的惠及面更广,全省16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都实现改善,亳州、淮北市PM2.5降幅领先全省。”孙艳辉介绍,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今年7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我省占据6席。
2020年,我省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比例87.7%,好于目标要求13.2个百分点;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9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约15.15%,森林覆盖率30.22%,湿地保护率达50.22%,全省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基本稳定。(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实习生 张燕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