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六安市坚持把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坚持高位推进、常态调度、紧抓不放,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9月23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同比改善6.1%;PM2.5平均浓度31.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7%;优良天数比例89.1%,同比改善4.8%。其中,PM2.5平均浓度6—8月连续三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类区标准,8月优良天数比例实现100%,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6位。
精准治污、科学施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在加快推进重点涉气工程项目方面,六安市按月跟踪调度,已完成首矿大昌超低排放改造,金安不锈钢、冠盛蓝玻等企业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持续抓好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有序推进14台煤气发生炉清洁能源替代改造;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在重点行业开展“一企一策”治理。
在夏季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中,六安市聚焦重点行业企业和移动源等领域,强化VOCs和NOx协同减排,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73个工业源、86个移动源和72个面源污染的排查治理任务,臭氧超标天数较2024年减少12天,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移动源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国四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的淘汰工作,国三营运柴油货车仅剩11台,新增淘汰国四营运柴油货车1400余台;有序推进2700余台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淘汰,并完成门禁系统平台的部署建设。
此外,六安市还加强面源污染的精细化管控,依托智慧调度平台等手段常态化开展污染点源排查,持续推动建设领域扬尘治理等“七个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排查交办问题792个,均已完成整改。针对餐饮油烟、噪声、恶臭异味等群众“家门口”的困扰,我市出台专项治理方案,健全责任体系与闭环处理机制。1—8月,全市12345热线共接收转办群众投诉问题10300个,已完成整改9565个,整改完成率达93%,切实提升了市民的环境获得感。( 记者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