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合肥这群观鸟年轻人用镜头记录生物多样性之美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量:23来源:合肥在线

盛夏的合肥热浪翻滚,地面温度频频突破40℃,在合肥却有一帮年轻人拿着相机穿梭在公园里、森林处,只为拍摄到心仪的鸟儿。他们还自发地组建了一个观鸟爱好群,名叫“江淮猛禽研究会”,时而自发组织一些观鸟活动。最近,群主“河西走狼”时一凡加入了“新花样”,开始做起了“猛禽监测”,这在省内并不多见。殊不知,这一自发、公益的行为已经成为了“公民科学”的一部分。

一群年轻人自发组织监测猛禽

“这一个月记录到的猛禽有赤腹鹰、黑鸢、松雀鹰、红角鸮等猛禽,合计约40只/次。”群主时一凡刚刚统计完这一个月来的猛禽记录。

从上个月开始,时一凡开始在群里做起了“猛禽监测”的尝试,范围覆盖全省。“每周收集一次群友们观测拍到的猛禽照片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后发布在公众号上,所有数据无偿公开。”时一凡表示,群里目前有200多名观鸟爱好者,分布在全省各地,大家每天都会在群里热烈地讨论有关鸟类的知识。“大家想在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参与到猛禽监测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这项工作才开展一个月,不过从反响来看还算不错。“大家投稿很积极,反响不错。”时一凡说,进入夏季后,安徽本地鸟类相对秋冬季节少了很多,加上上个月一直下雨影响观测,这个月温度又特别高,因此收集到的监测记录并不多。“到了秋季后,数量应该会逐渐上升。”

时一凡表示,后期他将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安徽猛禽的分布和迁徙情况。“单条记录看似微弱,大家将随手记录的鸟类观测成果汇聚在一起,能为合肥周边的鸟类情况和整体生态环境调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件事很有意义的。”

曾被误以为是“老年人参与的退休活动”

时一凡与观鸟的结缘,源于和妻子一起在大蜀山夜爬,当时便对植物、昆虫和鸟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随着深入接触大自然,手中的相机成为他记录的工具,逐渐走上了生态摄影之路。

“以前拍到珍稀鸟类只能发到网上,自从建了群,大家把拍到的鸟儿发到群里,大家会在一起讨论鸟种,这对于观鸟爱好者来说既增长知识又能提高兴趣。”时一凡说。他本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拍摄成果”,时间久了,他发现缺少能及时交流观鸟心得的地方。2023年,时一凡就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合肥观鸟大神快来集结!欢迎加入我们!》的帖子,没想到竟吸引到了大批的年轻鸟友。如今,群里已有200多名成员,且大多是80后-00后的年轻人。“以前大家认为观鸟是一种专属于老年人的爱好,现在已经慢慢拓展到了年轻人圈子。”

每到周末,群里的成员会自发组织去到合肥十八联圩湿地、大蜀山、六安横排头等地观鸟。今年初春,大家组队去十八联圩湿地踏青,观鸟时发现并联系专业人员救助了腹部重伤的小天鹅。

“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鸟,讨论鸟类知识是一件很开心的事。”00后小阳和记者分享道。

一不小心参与了“公民科学”

近年来,合肥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和生态摄影师等市民群体参与到了生态摄影、生物资源调查的队伍中。其实,时一凡发起的这一项“猛禽监测”也属于“公民科学”的一部分。

黄涛就是群里的一员,他时常会和群友们一起约着去观鸟。上个月,他与几个好友相约一起去六安的红石谷观鸟,没想到竟然拍摄到了珍贵的白腹隼雕,一拍就是2只,这让他兴奋不已,回去后立即上传到了群里的“猛禽监测”系统中。“当时我在景区发现一只猛禽在天上盘旋,经过拍照识别是白腹隼雕,后来又发现另外一只在相对较低的位置盘旋,那天运气真不错。”黄涛表示,以前是爱鸟拍鸟,现在还能参与到监测活动,他认为很有意义。

近日,时一凡还参与了一项公益计划,公开招募大家一起参与到系统性鸟类调查中。随着合肥越来越多的生态摄影爱好者加入鸟类观察和拍摄中,“公民科学”也逐渐走入生物资源调查的序列。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为期三年的巢湖生物资源调查中,鸟类调查的很多重要记录数据都是由民间生态摄影师提供的。“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市民加入,不断发现新鸟种,共同保护宣传巢湖的生态环境。”该负责人表示,这些年合肥地区的观鸟越来越“热”,这也直接使得更多稀有鸟种被发现并记录,也增加了新鸟种的出现频率。“生物多样性的调查需要更多普通人的参与,这也是‘公民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时一凡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爱好,也让年轻人更有冲劲和活力。“大家都会渴望为科学贡献一份自己的价值,我们也能在过程中收获成长。”时一凡对记者说。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 实习生 朱佳佳   图片由时一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