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安徽:逐“绿”奋进 绘出美丽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3-11 阅读量:455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去年以来,安徽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三、长三角第一。森林覆盖率30.22%,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

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

“长江流经我国多个行政区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字是要诀,需要牢固树立系统治理思维,凝聚多元主体多维合力。”全国政协委员陶仪声认为,长江流域各省(市)要紧盯交叉地带治理难等问题,打破行政壁垒,进一步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她建议,优化升级智慧监控系统,构建数据共享互通平台,及时发布流域水文、环境质量、工程项目运行等环境信息,提升联合执法监督力度与司法协作的系统性、协同性。

全国人大代表陈红枫表示,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要紧扣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减污降碳协同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为流域综合治理、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等重要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认为,要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的短板。他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职责不清、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理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治理责任体系;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优先纳入乡村建设项目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完成治理的行政村适当奖补,助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保护修复,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报告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为一名扎根黄山之巅的基层人大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大代表胡晓春说,当前,黄山市正积极实施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内核的黄山自然保护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体系工程,以维护世界遗产、生态资源安全为重点,聚焦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突出加强生态保护重大项目建设,奋力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入选“2023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安徽省是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如今,各地通过健全法规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等措施,湿地保护修复取得可喜成绩。”丁德芬说,以池州升金湖保护为例,近年来池州市通过切实加强升金湖湿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升金湖保护区湿地面积和湿地功能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要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科学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她说。

口袋公园是城市的风景。“拆违建绿、利用边角空间打造精致而美丽的口袋公园,正在成为城市品质升级的新选择。”全国人大代表李杨说,近年来,为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芜湖市以聚焦市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城市“金角银边”,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芜小园”口袋公园品牌,赢得了各方赞誉。“‘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建议相关部门遵循‘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提升品质、经济实用’的基本原则,合理配置景观设施,坚持建管并重,让口袋公园保持‘高颜值’。”

低碳发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空气、河流、土壤等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是治本之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全国政协委员聂磊看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有直面市场竞争和善于应用转化等优势,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他建议,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激励机制,通过发挥绿色税收杠杆调节作用等方式,引导企业落实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加大对民营企业购置环保治理设备的补贴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向“绿”而行、循“绿”转型。

“好生态为我们带来了好日子!”全国人大代表王建伟说,池州市贵池区霄坑村是地处皖南山区的一个偏远村庄。近年来,村里依靠茶旅融合、红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转型升级。他建议,各地应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托当地特色,将农业产业和休闲产业、乡村旅游相结合,让生态“好颜值”催生“高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钱家盛建议,加大力度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与江河源头集水区等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和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价值实现保障机制,鼓励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记者:夏胜为 范孝东 李明杰 李浩 方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