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合肥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3-07-04 阅读量:835来源:合肥日报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蓄电池的退役量也逐年攀升。近年来,合肥市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链延链的重要方向,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构建了技术领先、模式成熟、权责清晰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形成“资源-材料-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闭环产业生态。

2022年,全市动力蓄电池累计回收量达11700吨,综合利用率达80.6%,较上一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超2亿元。

“吃干榨尽”废旧动力蓄电池

据了解,目前国内退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前者通过对退役动力蓄电池进行重组,将其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后者则是将电池拆解后,提取其中的钴、镍、锂等金属材料。

近日,在位于肥东县的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里,一组组报废电芯整齐码放,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将一个个废旧电芯送进全自动拆解线,再通过全封闭式无氧带电破碎、物料分选及电解液回收等设备处理,废旧电池里的隔膜纸、正负极材料、石墨、电解液等“焕发新生”。

“目前市场上一些主流回收技术只回收铜、铝等有价金属。”据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钊介绍,该公司开发出了退役模组无损拆解、电池带电破碎分离、电解液回收再生、石墨修复、正极材料元素级利用等技术,电池全组分回收率达到92%。“废旧电池全身都是宝,我们通过先进技术对废旧电池‘吃干榨尽’。目前每年可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及1万吨报废极片,铜、铝、正极、负极粉料分离率超99%,铁、磷、锂回收率超92%,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在专业人士看来,再生只是电池“用完”后的最后一步。在此之前,要尽可能地进行梯次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安徽涵夏储能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庐江高新区,是一家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企业,其5000吨/年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建设项目于今年一季度建成投产。

该公司庐江基地负责人林奇杨告诉记者,企业将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以后,会在工厂车间对其进行健康“体检”。“状态良好的上线进行重组,然后运用在低速电动车、储能电池、通讯基站、智能路灯等应用场景方面。目前,我们的产能达到年出货量5000吨,产出3000吨梯次应用产品。”

打造回收利用先行区

据市经信局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四级主任科员边力介绍,合肥市通过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和服务网点,统一动力蓄电池的拆卸、收集、分类、运输、贮存。目前,全市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能已突破7万吨,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需求引导着市场供给,也激励了技术进步。合肥市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体系,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围绕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前不久,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协调推进会上,安徽巡鹰新能源-合肥工业大学先进电池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双方将在人才培育、科研攻关等方面强化合作基础。

在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教授刘家琴看来,只有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仅要将学校的科研工作与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进行落地和转化,而且还要把人才输送到企业当中,推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据了解,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回收企业竞争力弱、追溯体系不够健全等。鉴于此,合肥市将推动上游废旧车回收、中游电池拆解利用和下游制造厂商建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联盟,制订出行业自律准则和技术规范,达成稳定合作关系。同时,加强模式创新,解决推广问题。

“下一步,合肥市将成立专题小组,持续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重点企业引育力度,统筹布局回收利用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先行区。”边力说。(记者 赵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