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网站平台! 今天是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服务热线

0551-62823285

协会动态

安徽:向新污染物“亮剑”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3-04-12 阅读量:616来源:安徽日报

新污染物“新”在哪

——相对常规污染物而言,主要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等四大类

与PM2.5相比,公众对新污染物知之甚少。我省正开展专项治理,“剑指”新污染物。

省政府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筛、评、控”和“禁、减、治”的总体思路,推动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什么是新污染物?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孙艳辉介绍,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有四大类,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

具体而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如部分杀虫剂;内分泌干扰物如双酚A、二噁英等;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部分抗生素具有毒性;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被浮游动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由于不能消化会在其体内富集。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大量微塑料在人体富集会危害健康。

“新污染物之所以称为‘新’,一方面是相对于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另一方面,新污染物种类繁多,更重要的特点是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增加。”孙艳辉表示,如被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的十溴二苯醚,作为塑料制品阻燃剂曾广泛应用于电器制造、建筑材料、室内装潢、纺织品、家具、汽车内饰等工业产品、日用产品中。但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危害也逐渐被科学界重视。

近年来,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要求逐步深入、力度逐渐加大,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我省工作方案出台,明确了新污染物治理的目标任务,对于加快补齐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短板、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推动全过程风险管控、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新污染物治理难在哪

——来源广泛,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治理基础相对薄弱

孙艳辉分析说,新污染物治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治理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新污染物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治理技术难度大。

新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我国是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大国,在产在用的有数万种,涉及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在生产、使用、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中,都有可能产生新污染物。

治理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新污染物治理起步晚,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制度衔接不够。新污染物相关环境标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规范尚存空白。

新污染物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新污染物单位产品使用量小,在环境中含量低、分布分散,其生产使用和环境污染底数不易摸清。多数新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性、远距离迁移性等特性,短期危害不明显。

治理技术难度大。对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境中,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治理技术要求高。新污染物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及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科研相对滞后。

“对标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在制度体系、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与短板,需要着力解决。”孙艳辉表示,成效目标是大气、水、土壤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统筹推进,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新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初步构建,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评估及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风险筛查,发布省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新污染物治理怎样发力

——建立体系、调查评估、管控风险、提升能力

新污染物治理目标已定,怎样发力?

针对新污染物治理面临的问题,我省将系统治理,明确“筛、评、控”和“禁、减、治”的总体思路,即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评估,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开展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

围绕新污染物治理的体系建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能力提升等4个方面,我省确定了18项重点任务。

孙艳辉介绍,我省建立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跨部门协调联动;按照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属地治理责任。这些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加强对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的宏观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支撑。

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通过开展全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落实新污染物风险管控等任务,摸清底数,识别重点,为科学、精准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支撑。

强化新污染物源头管控、过程排放和末端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在产生源头方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和淘汰、限用措施,加强玩具、学生用品等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要求;在过程排放方面,加强涉新污染物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规范抗生素类药品和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微塑料风险评估要求;在末端治理方面,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

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在省级科技计划中支持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危害机理研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风险防控技术研究,组建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积极培育化学物质危害测试实验室和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新污染物涉及众多行业,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孙艳辉表示,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 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