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卖钱!安徽首批5张省级林业碳票发行

发布时间:2025-04-25 阅读量:142

“想不到山林里的空气还真能卖钱!”4月24日,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场长刘绪香领到了我省首张省级林业碳票,并以碳减排量为质押,获得徽商银行滁州分行2100万元授信金额。

当日,省级林业碳票首发仪式在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举行。首发的省级林业碳票有5张,对应碳减排量共计约30万吨。刘绪香领到的编号为“ACER-2025-001”碳票,涉及皇甫山国有林场面积27579亩,经第三方评估测算,监测期碳减排量为232476吨。

刘绪香告诉记者,林场通过科学选育麻栎、薄壳山核桃等固碳能力强的树种,结合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经营措施,实现了碳汇增量与经济增收。

碳票作为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是碳资产交易的“身份证”,具有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从而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

首发仪式上,还举行了林业碳票认购集中签约,涉及质押授信、节能减排、零碳景区、生态司法4种应用场景。省生态环境集团以20万元价格认购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2222.23吨碳减排量。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以15840元认购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176吨碳减排量。六安市人民检察院、安庆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与六安市霍邱县西山林场、安庆岳西县康馨祥公司进行了签约认购。

“林业碳票的探索,旨在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难计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四难’问题。”省林业局工作人员易芮说。我省近期出台了《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安徽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试行)》,全流程规范省级林业碳票的计量、申请、制发、交易、融资监管等环节。

“实行省级林业碳票制度,发布全省统一的计量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全省有了统一的碳票交易市场,突破了市县各自开展林业碳票试点的局限性,有效盘活了森林资源。”易芮表示,我省将不断拓宽“碳票+”应用场景,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森林资源价值转化,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龙娃表示,碳票将空气中的碳减排量转化为一种可交易、可质押的有价证券,使生态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金融属性,有助于推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记者 汤超 袁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