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环境向好 铜陵段江豚频现身

发布时间:2022-10-17 阅读量:809

日前,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工作收官。在此次科考中,铜陵市共有3人参加,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推举,郊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张明浩以志愿者身份,担任观察手参加此次科考;其余两名科考队员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陈燃、黄立新。10月8日,记者对张明浩进行了专访。

首组照片“有意义”

此次考察是继2006、2012和2017年后,第4次由国家部委组织的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9月19日至27日,张明浩全程参与安徽江段考察。19日上午,张明浩到达南京,参加启动仪式,乘坐安徽科考队的主艇030号。

启动仪式正在进行的时候,具有多年观豚经验的张明浩就发现,科考启动点附近有三至五头江豚在活动。随着长江科考启动仪式的汽笛声响起,张明浩立即按下相机快门,连拍三张照片,把江豚出水的场景固定下来,留下影像学的资料。

数据显示,照片拍摄时间为8时21分,该组照片也成为长江全流域科考的第一组江豚连拍照片。在张明浩展示的这组照片中,江豚头部几乎全部出水,拍得非常漂亮,“江豚出水的时间往往只有0.5秒到1秒,所以能抓拍到好的角度非常不容易。”张明浩所拍摄的这组照片,也在科考期间被刊登在各大媒体上。

铜陵江段“有惊喜”

“长江全面禁捕后,江豚多了吗?”记者问道。张明浩说,在连续9天的科考期间,他和科考队员们捕捉到不少江豚的身影,有的成群结队玩耍,有的“江豚宝宝”贴着“江豚妈妈”温馨戏水。“我们目视观测发现长江江豚的次数非常多。”张明浩表示,具体的数量还要根据模型来推断统计。

张明浩说,在整个考察过程中,铜陵段长江江豚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惊喜。“科考船进入到铜陵段后,江豚发现率是最高的,江豚种群数量喜人,更出现了四头同时出水面的场景。我们还多次观察到母子豚的出现,证明野外环境中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

对于从事30多年水生物保护工作的张明浩来说,此前多次参加过高校和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江豚科考,这是第一次参与全流域科考,他感觉既兴奋又自豪,考察时常要面对大风、大浪、眩光等不利环境条件,还要克服长期使用望远镜产生的眩晕感,“不过看到江豚跃出水面的瞬间,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长江生态“变化大”

长江江豚的回归离不开周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张明浩说,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考察途中水清岸绿,长江鱼类数量明显增多,“江豚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长江水质好了,鱼类资源丰富了,江豚就多了。”

同时,张明浩也切身感受到长江禁渔带来的改变,“科考船到达铜陵段时,大家明显感觉这一段长江很干净。”张明浩说,以往科学考察,江上有很多渔船,水下还有网具,科考船经常出现通行难的问题,这次考察看到的江面和水下干干净净,江豚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更让张明浩感到欣喜的是,民众对于长江大保护和江豚保护的意识更强了。过去开展的江豚科考可能更多只有业内人士关注,如今科考船每到一处,都会吸引很多民众或江豚爱好者在岸边观看。

在张明浩看来,9天的时间里,大家学习了知识、交流了业务,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坚定了保护江豚的信心,让这件有意义的事接力传承下去。(记者 陈燕飞)